重生之乘风而起_第三百二十九章 气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九章 气氛 (第3/4页)

法的现代国画其实不太明白,有些看不出这画到底好在哪里。

    就听费观继续介绍:“大家看,画中是一牛,一树,外加三个耕作的老农。”

    “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乃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但忽视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仍集中在农耕场景上。”

    “画面右侧这棵粗壮的柳树,其树杈呈V字型向上生长,不过画面只截取了柳树的局部,并利用它将画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间分布的丰富性。”

    “同时,柳树与人牛队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这就使整体构图虽简单,但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变化中趋向稳定,拓展了画面的空间表现力。”

    “这些都是西方的技法对吧?”周至问道。

    “是,我们再看人物和动物。都是写生法描绘,三个农民均上了年岁,但仍不辍劳作。”

    “最前者牵牛犁地,其双脚迈开,身躯前倾,手掌攥紧,脸部和手部的肌rou因凝聚力量而呈现出收紧之感,将正耗尽全力驱牛犁地的动态瞬间描绘得生动逼真。”

    “而后两者为一农妇和一农夫,一挥锄,一弯腰,动作幅度并不大,表情亦平静,与前者形成反差。”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农民腰间的烟袋,说明了传统,而农人采用新式的双铧犁,又说明了时代感。”

    “画中的耕牛瘦骨嶙峋,与徐悲鸿其它牛的造型差别甚大,画法上先以墨笔勾勒外形,再以赭石敷色,笔致精确,每笔的浓淡和干湿皆表现了牛毛的质感,画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

    “而牛腿最特殊,看上去则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