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1章 差距(感谢盟主欧天明的支持!) (第4/5页)
来说,如何把音乐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尽善尽美,那就是另一种难度了。 所以,也有人说,莫扎特比李斯特难得多。 毕竟,拉赫或者李斯特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因为曲子本身足够华丽,旋律也足够流畅,所以弹奏起来,在专家眼中,不会露出演奏者太多的马脚。 但莫扎特却会非常无情的暴露演奏者关于技术和音乐的弱点。 因此,很多追求炫技类手法的钢琴家,往往最不愿意触碰莫扎特的作品。 如果一名钢琴家,能把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那自然就自动成为大师级。 比如廖远,手速不仅够快,技术也够华丽,最关键的是,关于情感的雕刻也异常的出色。 这几乎就是天赋异禀。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完整弹奏《拉三》,《拉三》的神话程度和难度系数也在不断消减,当然,能弹好的依旧是凤毛麟角。 与《拉三》难度大致相同的,也有几首,比如大钢琴家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并非善类。 但很多人之所以宁愿弹奏勃拉姆斯,也不想弹奏拉三,完全是因为后者,不仅在情感、思想表现上是世界顶尖难度,在体力、耐力坚持上也属于世界第一。 再优秀的钢琴家,弹奏完一整首长达四十分钟的《拉三》,也会累的趴在琴键上口吐白沫。 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判定一名钢琴家对于《拉三》的理解是否过关,可能几分钟的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