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首都计划 (第5/6页)
20公里,形成棋盘格状与网状相结合的道路系统,奠定了近现代南京城市道路的基本框架。 1928年1月,国民政府为了将南京建成国际上一流的城市,专门成立了首都建设委员会,主席为常校长。在首都建设委员会下面设立了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负责制订《首都计划》。 为了更好的完成《首都计划》的内容,南京国民政府还专门聘请了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工程师古力治为顾问,希望能够借鉴国外城市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1929年12月31日,《首都计划》正式公布,其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功能分区、交通计划、市政工程、城市管理、建筑形式等方面。 《首都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国际标准制订的城市规划,其中设有“建筑形式之选择”一章,明确指出南京的建筑:“要以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物,尤当尽量采用。”这一规定,深深地影响到南京民国建筑的建筑风格。 经过1927-1937年这“黄金十年”的持续建设,南京的城市面貌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并初步具备了现代城市的规模。 但是实际上,在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困难,例如由于经费的不足以及抗战的爆发,《首都计划》中的许多规划都未能实现,就像中央政治区、市级行政区的建设都未能付诸实施,便流产了。 在南京城内,除了沿中山大道一线有较多的新建筑以及山西路、颐和园路一带有成片的新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