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 回援港口 (第1/5页)
第二百一十七章回援港口 华夏帝国光明二年,即1895年4月5日的凌晨三点中的时候。天空中的乌云还没有人任何转晴的迹象。虽然已经不在是大雨瓢泼,但是也是细雨绵绵。 华北这个时候已经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了,远远的望着原野上,映入眼中的是浓淡相宜的绿色,在加上这场厚厚的春雨,都预示着今年的庄家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天津的码头上,一共有十三个供船舶停靠的深水桩平台。当然越大的越深的平台停靠的船舶吨位也就越大。但是最大的平台都是国家政府所有的,但是一般都已经交给了保税人来管理了。 这些保税人是政府在码头上的税收收缴员,同时也是实际的码头经营者。为了保证市场的竞争性,天津是的大佬盛宣怀自己就管理了两个码头,其他的码头通过竞价,交给了其他的地头蛇在管理。 为了能够保证港口货物的装卸,所以即使实在晚上,也会有很多船进出港口装卸货物。现在华夏帝国大多都是使用集装箱,输出货物,到那时其他的国家进口到华夏帝国的货物,大部分还是散装的。 尤其是印度进口的棉花,从美洲进口的蔗糖,从美国进口的粮食,从东南亚进口的天然橡胶等等。因为现在华夏帝国出口到这些地方的集装箱远远没有在这些地方进口的货物多。 所以在国外向国内运送回来的集装箱就显得很少了,现在美国已经在华夏帝国的带领下,非常的喜欢使用集装箱了。因为散装的货物装卸的时间,相较于集装箱装卸非常的不方便。 所以现在华夏帝国的重要港口,都是规定集装箱都是安排在白天装卸的,散货都安排在了晚上装卸。这使得在晚上的时候码头的工人反而多一些。 在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