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_分卷阅读15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2 (第2/4页)

阁下可否有意,出任将军府为掾。”

    看着陈录事那趾高气昂的模样,梁峰淡淡道:“鄙人久病于榻,体弱难支,不堪为东赢公所用。”

    没想到这小子一言不合,就当面推拒。陈录事的脸色不由一僵:“梁郎乃并州人士,如今天下纷乱,正是用人之际。东赢公广纳贤才,任贤用能,实乃并州之砥柱。如此推拒,岂不草率?”

    对这番严词,梁峰笑而不答。

    看着眼前这人油盐不进的样子,陈录事只觉得郁闷无比。好好一件差事,竟然办成这样,回去必被东赢公责罚。不过征辟乃是国之礼仪,不能用强,憋了半天气,他也只能起身告退。

    看着那位录事气哼哼离开的模样,绿竹担心的低声道:“郎君,这可是东赢公的征辟,真能不去吗?”

    “自然可以。”梁峰冷笑道。

    非但可以,还是任何想要征召名士的人都必须接受的事情。名士征辟不就,可以说是汉代以来的传统。

    在科举制度未曾出现的两汉魏晋,征辟制乃是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外的另一条重要做官门路。帝王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不少名士大儒,都是靠征辟进入官场。然而这条“终南捷径”也非百试百灵。不少隐士不愿出任官职,数征不就。远有数度拒绝汉廷征召的大儒郑玄,近有与司马昭有杀父之仇,三征七辟皆不就的名士王裒。就连司马家的老祖宗司马懿,不也装病躲过了曹cao最初的征辟吗?

    到了西晋这种朝局复杂,掌权者愚顽不堪的朝代,不应征辟就更为流行了。有这样的社会氛围,那些汲汲于名权势的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