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大明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6/9页)

不怕的就是闹事,往往都是生恐天下不乱,生怕事情闹得不大。尤其是这些年轻的读书人,最爱指点江山讨论国事,往往又是一腔热血,若是他们同学身上出了什么事,他们听了自已同学的片面之言之后,情绪很容易就会被鼓噪起来,而后便是开始闹腾。

    而由于他们都是读书人,是未来的国家栋梁,是文官的储备力量后备军,哪怕他们闹了大事儿,官府在处置的时候,往往也会高高抬起轻轻落下,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极其严厉的处罚措施。

    就拿一个极其有名的事件来说吧,便是万历末年的民烧董宅事件。

    所谓的民烧董宅事件,其中扮演‘民’这个角色的人,其实乃是一群读书人。

    而董宅是谁的宅子呢?是董其昌的。

    当时的董其昌是什么身份?那可是堂堂礼部尚书,国之重臣!但这帮读书人就愣是把他家给烧了,而最后这些烧了他家的读书人得到的处罚,根本就不足以与他们做出的事情相提并论。

    朝廷根本就没怎么追究,而董其昌也只好是忍了这口气。

    且不说在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中董其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也不说他是不是占理,读书人们是不是占理儿,但那群读书人敢烧他的宅子,却是充分证明了此时大明朝对读书人之优待,而读书人又是何等之不好惹。

    所以当时闻安臣一听孙少锵说寿春是读书人,心里便立刻意识到这件案子会很难。

    但他是何等样人?哪怕是在再难办,只要他确定寿春是凶手,他也会把这件案子办下来,无论前面有何等的艰难!

    不过还好还好,寿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