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5 (第2/4页)
修’就开始了。 冬修的全称应该是冬季水利工程养护修理。 说是对投入运行的水利工程的经常性养护和损坏后的修理工作,但事实上根本没那么轻松。在机械化严重落后的八十年代初期,农村的一切与‘工程’两个字沾边的事情,都得靠村民们肩挑手担来完成的。 比如清沟挖渠。村民们要下到埋没小腿的淤泥中,光着脚忍受寒冷,用特制的铁揪,一揪一揪的把淤泥挖出来,装进箩筐里,再由另外的合作伙伴把挖出来的淤泥挑到空旷的田地里。 既达到了清理淤泥,保持沟渠通畅的目的,又为贫瘠的田地施了一层肥。算起来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村民们的工作量却是非常的繁重。 无论是挖泥的还是挑泥的,都非常辛苦,一天下来,个个累得精疲力尽,浑身是泥。 还有加固大堤,也轻松不到哪里去。一担担几十上百斤的土挑着爬坡,放下来倒在蜿蜒的长堤上,渺小得不亚于沧海一粟。村民们就如同搬家的蚂蚁,孜孜不倦的一天一天忙碌,整日整日的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 其实利用推土机、挖机的话,工程仅仅够一星期、十天的量,而现在的村民们却要牺牲整整一个冬季的时间来完成。 冬修,是分田到户之后唯一还保留了‘工分’这个词的工种。 也就是说,它是一项强制性的工作,没人能逃避得了。是根据每家每户分得的田地、以及家里的人口数,强行划定工程量,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杨珍秀和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