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08节 (第2/6页)
淮南刘勋,宛城张绣,都在其的劝说下,奉土归曹,共同抗袁的刘晔; 这个按照历史原本轨迹,上表曹丕代汉,并自告奋勇,与华歆一起扯住汉献帝的衣袖,迫他禅让的刘晔! 如果从曹魏的角度去看,此刘晔是三朝元老,简直是忠贞肱骨之臣。 可从汉室的角度去看,此刘晔简直妄为汉室宗亲,简直不配为光武皇帝刘秀的后人。 但…… 在关麟看来。 从天下大势的角度看来,刘晔其实是比刘备和诸葛亮更清醒的那个。 他归曹不归汉的最大原因,是他意识到,汉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局面已然形成,很难力挽狂澜…… 也知大势面前,刘备、诸葛亮不过是螳臂当车,终将必败! 而这一切的源头,便是汉武帝、光武帝好不容易筑造起来的汉家的脊梁与信仰,在桓灵二帝时期,彻底的崩塌。 刘备说——“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刘备一生最痛恨的不是董卓,也不是曹cao,而是致使这汉室崩坏的桓灵二帝啊! 刘晔何尝不是如此? 只不过,刘备的选择是一边恨,一边迎难而上,收拾桓灵二帝留下的烂摊子。 刘晔则是选择随波逐流,良禽择木……顺势而为。 从这个角度去看,无关乎忠义……只是信仰的崩塌,是汉魂的离散,是个人的选择。 而关麟之所以有感而发,写出那“进淄赶烤”的文章……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