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 (第2/4页)
跟以往不同,这一次出兵没有携带流民,因为高迎祥已经由流寇往割据势力发展,需要大量的人进行屯垦。 流寇、建奴的联军超过十三万,人多势众,绝大多数军民都是望风而逃,如摧枯拉朽般,又有十几座城池被占领。 高迎祥打到明军已经主动撤离的延安府后来到了老家安塞,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历史上高迎祥是个短命鬼没能够挥师十万还乡,如今做到了,好一番嘚瑟毋庸置疑,这符合人性,纵然高迎祥不苟言笑,在家乡人面前也难免俗。 贫苦百姓哪里知道高迎祥这个秦王是个草鸡毛,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大军都吓傻了。 得知那许多兵都是秦王高迎祥的麾下,都跪下顶礼膜拜,太多延安府的年轻人主动加入高迎祥的队伍,高氏族人中的青壮年都来了。 探马报告了榆林城的兵力和防御情况,得知那里还有明军精锐超过三万后,高迎祥没舍得硬撼坚城。 他派人往榆林城里射入几封书信,告知那里的同乡人,随时欢迎他们来投义军,保证苟富贵不相忘。 为了表示他不愿意跟家乡人为敌的态度,义军主动退兵一百里,入住延安府城。 其实这一切都是徒劳,延绥镇的汉子十有八九都是铁骨铮铮的儿郎,不可能主动投降。 历史上崇祯十六年的李自成可谓如日中天,而大明已经是山穷水尽,榆林城中兵微将寡。 而就是因为性格使然,延绥人悍不畏死,连妇女、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