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92 (第3/4页)
不是什么显贵的人家,但在文人中间却颇有地位, 尤其是晏三夫人的父亲郑老先生,一手水墨丹青, 万金难求。 在那样的人家出来的女儿, 晏三夫人也同样痴迷于书本画卷, 在夫婿死后, 更是寄情于书画中。 当初晏三爷还活着的时候, 为了补偿常年独守空闺的娇妻, 时常会搜寻一些绝本的书册, 或是一些珍贵的纸张c墨砚给她。 那些东西, 在晏三爷去后晏三夫人就再也没用过, 只有偶尔想念的时候, 才会拿出来以解相思忧愁。 作为晏三夫人唯一的儿子,原身反倒成为了能够经常接触那些东西的人。 晏褚之所以能察觉到那份纸张中存在的问题, 还得多亏了现在他脑子里为数不多的记忆。 明国有一个制墨大师名叫秦秋子, 经他的手研制出来的墨色如点漆, 不褪色,耐水性也好,这些都不是秋子墨最大的特色,秋子墨最让人称道的是它的香。 类似于药墨的香气,偏偏又混合着其他木香料的味道,书写于纸上,香味百年不散。 秦秋子在成名后,所产出的墨砚就极少,几乎是重金难求,他是明国人士,周国和姜国的人想要用着秋子墨,还得有那些来往于三国之间的行商,通常几经转手,价格也就更高了。 因此即便是达官显贵的人家,能有一块秋子墨也是如获至宝,并不会轻易使用。 就如同晏家,只有一块秋子墨,还是晏三爷生前给夫人收集来了的。 这段记忆之所以如此清楚,就是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