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抗日_飒沓千里不留行 第一百零八章 弃戎从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飒沓千里不留行 第一百零八章 弃戎从笔 (第1/5页)

    吴铭摆了摆手,略有些奇怪地看了郑苹如一眼,说出南京被占领既南京大屠杀,她的表情是不是有点轻松,怎么没有痛心疾首,恨之入骨的意思。

    其实,吴铭有点想当然了。南京大屠杀在当时甚至到抗日结束,都并不象他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知道,提起来便是恨得咬牙。对此件中国人的巨大灾难,宣传上竟然没有轰轰烈烈,也难怪吴铭有点奇怪了。

    当然,象郑苹如那样知道些情况的也不少,但事实的残忍程度却出乎了他们的想象和预料。

    关于南京的暴行,世界并非一无所知;在事态发展的同时,全球公众就不断地得到大屠杀的消息。南京沦陷前的几个月,大批住在这座都城的外国记者报道了日本飞行员对南京的空中轰炸。12月初日本逼近这座在劫难逃的都城时,记者几乎每天都提供有关战争进行情况、最后时刻的撤离和建立国际安全区的清晰的报道。令人惊愕的是,大屠杀开始的时候,日本报章刊载了把中国人驱拢起来枪决、成堆成堆的尸首在河边等候销毁、日本士兵之间进行杀戮竞赛的照片,甚至还有记者对日本人屠杀骇人听闻的评述。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首先传到外界,是由《纽约时报》驻南京记者窦奠安所发的电稿。《纽约时报》1937年12月18日封面大标题为“南京强jianian事件”,其小标题为“日军陷南京,屠杀两万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

    尽管如此,国府虽然也表示了愤怒,但远不如后世那样,广泛地搜集证据,系统地整理关于大屠杀的资料。甚至把这件事情宣传得家喻户晓,让百姓、士兵们都知道。在吴铭想来,如果好好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