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考科举_分卷阅读1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2 (第2/4页)

会儿说的话才怪,不过这办私刻坊的事他还是上了心,决定四处打听一下,如果条件允许,试试也无妨。

    第85章 不知道取什么

    原来还以为不过是买几块雕版的事, 等方长庚亲自去了本县最大的李氏书坊走访, 才知道自己真的想多了。

    本朝鼓励教化, 社会环境也比较宽松, 为了鼓励文化发展,昭武帝取消了书籍税, 也没有现代出版的逐级审查制度, 只要财力所及,就能刻书。而且做书坊主的大多是达官显贵或是读书人,算一个体面的行当。

    但相对应的,目前出版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他们这一带,不像江南那边文风鼎盛, 文人墨客诸多, 每每有文人撰稿都要抢,可以说是僧多粥少。

    而且办书坊没那么简单, 不仅要招技艺精湛的刻工, 买大量刊刻材料, 还要联系有影响的文人撰稿,比如想孟陬这样的,将来出版才有较大的市场,甚至还要请“编辑”为发行的书做点评等等, 这一套下来, 别说方长庚去京城之前恐怕都还不能盈利, 就是可以, 他现在也没那个本钱。

    从李氏书坊的掌柜那里打听了这些,方长庚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身在书坊里翻阅那些刊刻出来的书。

    这个书坊规模很大,刊刻的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在不同的书架,戏曲、、诗集以及琴谱一应俱全,装帧十分精美,刻印得也很清晰,还有些书空白处作了注释或是个人见解,用词幽默,就跟看弹幕似的,真是越了解,越觉得古人还挺有意思的。

    掌柜的就姓李,见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