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谍战岁月_第364章 八月十二日,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4章 八月十二日,夜 (第6/7页)

凯申,请求尽最大之努力求和平。

    事实上,因为中日两国国力、军力相差悬殊,因此,在国民政府内外,都有一部分人积极主和,或者设法推迟大战时间。

    在国民政府内部,以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薛志昌为代表。他认为,中日空军力量之比尚不足一比三,抗战准备至少尚须六个月。

    七月份的时候,薛志昌就曾经致函军政部部长何英臻,主张“和平仍须努力求之“。

    薛志昌甚至还特别致电杨西山,“请为和平运动“。

    在知识阶层中,胡志、姜孟岭等都主张“忍痛求和“,认为“与其战败而求和,不如于大战发生前为之“。

    为此,胡志两次面见常凯申。

    上月月底,他向常凯申提出,“外交路线不可断“。

    一周前,胡志再度面见他常凯申,他向常委员长建议,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以此解决中日两国间的一切“悬案“,换取东亚长期和平。

    就在今日下午,胡志再度面见常凯申,要求常凯申在大战之前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

    他在面交蒋介石的书面建议中提出:

    近卫内阁是不赞同现在就全面侵华的,所以,是一切都是可以谈的,机会不可失。

    此外,胡志指出来日本财政有基本困难,日本内阁也不想打仗。

    第三点是,中央军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础,一旦开战,中央军很快消耗殆尽,国民政府失去军事基础,国家可能解体,如此更加没有可能抵抗日本了。

    所以,要忍,要和谈,可以失去一些地盘和利益,避免打仗。

    无论是薛志昌还是王崇浩,或者是胡志,他们提出的和谈方略,都没有影响到常凯申。

    真正令常凯申动心的还是各国使团提出的设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