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3节 (第8/14页)
义”色彩,但同时还更具有先锋性。和那些寻根小说、反思小说风格迥然不同,这些都让评论家们兴奋不已。 “冬梅,你看看,连《文艺报》都对穆寐大加赞赏!”郑明明高兴地说道。 在林冬梅的室友里,郑明明是对文学兴趣最大的人。同时郑明明自己也在尝试创作作品,她目前有几篇散文在院刊校刊上都有发表。只不过郑明明野心勃勃地想挑战小说,但直到目前都还没有完成一部,这倒是让林冬梅觉得有些遗憾。 “《文艺报》居然评论穆寐的小说了?”林冬梅有些吃惊地借过郑明明的报纸看了起来。 《文艺报》是文联的机关报,其对普通人影响力当然不及那几份大报。但如果在文艺圈内部来说,《文艺报》的影响力那可是非常大。再碍于《文艺报》的机关报性质,所以这上面的评论基本代表文联官方的一个态度。穆寐作为一个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作者就被《文艺报》予以表扬,这让不少作者和编辑也开始关注起穆寐这个作者来。 有了《文艺报》的报道,林冬梅很快就收到了好几封约稿信,而这些约稿信都是来自国内最顶级的文学刊物。不说《收获》、《当代》、《花城》这些刊物了,甚至连作协的机关刊物《华夏作家》都发来了约稿函。 作协旗下的杂志非常多,但是刊登原创小说的杂志就只有三本。最顶级的《人民文学》那基本还轮不到林冬梅这样的小字辈去投稿,况且人家也基本都是靠约稿来组稿的。而仅次于《人民文学》的就是《华夏作家》了。除此之外还有一本《华夏校园文学》,这主要是针对在校的青少年作者的。 一时间收到如此多的约稿信,林冬梅的马甲“穆寐”当然是瞒不住了。于是从林冬梅的宿舍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