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8章 (第3/3页)
令这一点,更甚至后来其他的史料记载了当时的李世民其实还在晋阳追击刘武周的残余部队,夏县的攻打是李渊本人指导的。 屠城,但凡在战场中做出这样决定的,绝对免不了被后世人骂的。】 李渊沉着脸:“夏县冥顽不灵,孤立无援后却还不肯投降,折了大唐多少的将士,既然这些人死不悔改,那么屠城难道不该?” 李渊并不觉得他做错了,“仁不当权,慈不掌兵。” 太子李建成的想法与他的父皇李渊很相似,他同样脸色难看,“父皇不必将后世人的评价放在心里,这天幕上的女子应当只是普通的老百姓,百姓根本无法理解上位者的思想。” 李渊闻言,脸色才好看一些。 【最后,唐朝的河东危局解除,这次战役中的得胜归来的将士们为了纪念秦王殿下在大唐生死攸关时的力挽狂澜,他们做了《秦王破阵乐》流传后世。 华夏几百年的乱世才终于等到了李世民这位英雄……】 第116章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不是开玩笑,隋朝昙花一现,在天下割据的时代,这些人应势而生。 大唐建立之后,英雄都归附在大唐,使得唐初是个“战神遍地走,上将不如狗”的将星璀璨的年代,而这其中李世民就是最闪耀的那一颗。 李世民、李靖、徐世勣这三人骑马千里奔袭的能力简直是敌军的噩梦。 徐世勣后来应该叫李世勣,或者李勣,他被大唐赐予“李”姓,徐世勣在最开始并不是那么闪耀,前期基本是在刷经验,他当时还年轻。 后期成长之后,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和李靖可是“武庙十哲之一”,而且他命长啊,熬死了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帝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