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九二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第4/5页)
的发展,安南这边的商业情况也有所好转,虽然跟内地比起来还是差得远,但是跟以前比起来,那可就顶呱呱了。 而在这些商业cao作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走陆路的,所有货物的目的地必须是古勇县,而走海路的,目的地必须是河内,虽然不用开到河内城,但是这个时代河内是直接到海边的,他们特意在那里设置的有关口码头。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当然是别有用心的。 首先,古勇县之前并不是个香饽饽,但是随着吐蕃被纳入大唐,永昌国日渐衰退,据说永昌国王早就举国内附的想法,但是其他内附的国家给他提了个醒,所以迟迟没有做下这个决定。 但这并不妨碍古勇县的地位,吐蕃没了,也就意味着,古勇县这条交通线,已经变的极为安全了,至少不会遭到吐蕃人的抢劫。 而从交州,朝着西北方向走不远就是交趾,接着就是古勇县,再往前就不属于安南了,这里是安南与大唐相邻最近的一个县,然后沿通海,拓东,北上益州,经剑州开始向东南走,过兴元府后便是长安。 这条路虽远,但是却不难走,虽然麻烦了些,但是已经形成了一条固定的通道,而且沿途还有驿站。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他们想在税收上面动手脚。 这帮人在安南手眼遮天,但是出了安南,谁鸟你啊?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计策,外面的货物进入安南的时候,必须到古勇县纳税,这个是需要两边通对的,税收是要按照比例上缴朝廷的,两个地方的事情,他们没那么大能耐去动手脚。 而真正动手脚的地方,在古勇县之后,到整个安南的其他州县。 价值一百惯的货物,从古勇县离开的时候,就剩下了七十贯的货物,而到了下一个地方,就按照七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