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10节 (第4/13页)
控扼水闸,便是东边的北海公处,必要时也可请求援助。” 这场意识形态之争本就需要一个足够分量的典型,既然谢家带着劣迹自己送了上来,那她也就只有笑纳。 三月雨水沥沥,却未曾浇灭清议高涨的热情。随着陆昭的出京,尚书决事已不再中枢,继而整个尚书台与诸多省部官员也渐渐脱离了京中的居所,在京畿附近的庄园内与宫城之间往来。继而,清议会的举办重心也渐渐脱离了长安城,转至郊外。 薛琬毕竟已当面作出承诺,近期不再举行清议,如此迁延几日,再度举行清议会的时候,舆论的关注早已不在他们的身上。京中的几场集会赴会者寥寥,原本因薛琰执掌京兆尹有权以治安为由规限清议场所,也因人群聚集地的改变而毫无优势。 “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谢云正于薛琬府中做客,闻得这个消息也不免宽慰道,“京兆府整顿,吏部现下也好配合。” 薛琬自然也知谢云的图谋,还是要为了捞他那个宝贝儿子。不过,只要能把谢颐安排在薛家自己的门户下,永宁殿的这场冲突中,以淄川王元湛为纽带的阵营就会从内部割裂。那些世家子弟到底也是为姜绍发声,如果姜绍这个苦主放弃了自己的主张,那么这些子弟的定性就会抹掉义举的影子,直接沦为结党。只要从这里打开了局面,那么这次清议即便使陆昭等人声望攀升至极点,也会输掉里子。 薛琬放下箸,笑着道:“大尚书对局势洞若观火,既然如此,那我便请京兆尹修书一封,请辟都水长丞。不知大尚书意下如何?” 都水长丞乃是京兆尹下除两令丞外最重要的属官之一,掌池沼灌溉,河渠修护,也是能够影响京畿水运咽喉的要职。薛琬如此安排,既是希望谢家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