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_门阀之上 第10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03节 (第5/13页)

送回。”

    陆昭闻言后和手道:“上计名目纷杂,金城行台也将归都,文移迁移之事,晚辈会与王尚书等说明,必不出错漏。京畿左右,秦州已然大安,州府计目详尽。太尉若需御览,晚辈自请秦州刺史誊抄上交,以备公府随时使用。”

    吴淼见陆昭颇为合作,亦点头微笑道:“如此甚好,京畿附近本乏用地,若能得秦州支持,加以疏导,也是大善。”

    陆昭道:“如今北镇军、民皆就食于泾水,秦州虽解小渴,却难保国泰。当务之急还是要在北境设立郡县,免赋税,开放镇民户籍,使各家思归。只要能得安稳,生民自主动栖身,经营一方,倒不必事事仰赖圣贤,饱受压迫。”

    关中之地虽然繁华,但也是豪族林立,能否分出土地给这些北镇人就是个首要问题。这些北镇人常年遭受苦难与压迫,骤见繁华,未必就肯甘于屈就世家荫庇,久而久之反倒生乱。因此待春暖之后,还是要引导这些民众回归北镇,只要不强加干涉,深耕几年后,自然也是一片繁荣景象。

    一旦这批流民离开,元丕的归镇也就少了一个阻碍,如此一来,朝廷的粮草重担也就大大减轻了。与此同时,对于薛家的倚重也会骤然减少,这也是陆昭申行此举的一个重要目标。

    薛芹深知自家命脉在于何地,因道:“设郡免赋的政令,自当多仰赖金城王尚书。只是前有吏改,后有北镇之乱,如此匆忙定策,只怕有问罪之嫌,反倒使行台归都无益啊。”

    陆昭却笑了笑道:“也是巧,大尚书家郎君尚在淳化府上。昔年北镇与台中若真有龃龉,想来谢郎君愿意出面调解。先前谢郎也曾附淄川王手书,联系北海公,如今北海公南下,若需会晤,可遣谢郎,倒也不算唐突。”

    吴淼则道:“政通人和虽是相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