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多管闲事 (第2/4页)
发,使人应接不暇。 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 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sao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骆宾王、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 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 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 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 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 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 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所以,这个故事怎么样啊!” “好,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