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林珩 第64节 (第3/5页)
,一字一句道:“行刑之后,勒石为铭,证国人之义。铸刑鼎立于城内,法告于民,氏族犯法与国人同罪。” 一言石破天惊。 群臣惊愕当场,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第四十九章 勒石以诺,铸刑鼎,氏族犯法与国人同罪。 一字一句宣于朝堂,林珩态度坚决,有不拔之志。 他并非同群臣商议,而是宣读决定。 刀锋和鲜血早让氏族认清,林珩和晋侯不同,他的旨意不容更改,也不容分毫质疑。 “诸君意下如何?” 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殿内,尾音浸染几分温润。 就在不久之前,这个看似文弱的青年站在晋侯面前,一言天翻地覆,令泱泱大国改天换日。 “公子决断如流,仆等敬服。” 心知决策不会收回,氏族们唯有选择低头。 肃州城内的战火虽已熄灭,聚集的国人尚未离去。民情如潮,浩荡汹涌。谁敢逆水而行注定会有灭顶之灾,遭遇洪流吞噬。 “善。” 无视话中隐藏的机锋,林珩随手取出第二份旨意,交给马桂宣读。 竹简展开,只有寥寥数行字,撰写的内容极不寻常,令群臣怦然心动。 “收逆臣田、林、牧及房舍,金银绢帛归入军中。” 晋国有三军,中军掌于国君,上军和下军则握于氏族。 参与谋逆的新氏族多达六家,牵涉连坐的姻亲超过十数。以有狐氏和公牛氏为例,家藏金玉堆积如山,绢帛铜器不计其数。撇开房舍田产和林牧,单计藏宝就能达到天文数字。 尽数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