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丙字卷 诗酒趁年华 第七节 馆选无波 (第4/5页)
真的是一个新鲜事儿。” 冯紫英的话让大小段氏都连连点头,这不是小事,涉及到两房的袭爵和香火延续,别承接了大房那边,这边却不许了,那可就真的成了笑话了。 ******* 馆选考试就在东阁。 实际上参加馆选的人数不多。 照理说二甲三甲进士都可以参加馆选,但是实际上三甲进士馆选可能性基本上为零,甚至二甲进士五十名以后的可能性都很小,除非有某位阁老特别欣赏某人,或许还有些机会。 所以这一科参加馆选的进士数量也只有七十余人,其中三甲中参选的也不过寥寥几人,估计应该更多地来感受一下氛围吧。 大周馆选考试比殿试更简单,时间只有一个半时辰,八百字的策论文章,出题也是由礼部会同吏部拟题,然后由内阁临时性的确定。 这一次的考题就显得波澜不惊了,论官员德政。 这一篇文章太过宽泛,见仁见智,而且也没有一个特定的方向,所以大家都可以随意发挥,而实际上者留给考选官们的cao作余地更大,同时也更不易跳出窠臼自由发挥。 不过冯紫英还是没有按部就班,他在对官员德政应当建立一个相对细化的定期核查机制,并且要特别注重德政教化的效果和效率。 当然,八百字,同时又是这等话题,冯紫英本身也清楚自己现在已经是风头人物,如果再要折腾,弄不好就真的要成众矢之的了,所以也就是浅尝辄止,留有余地。 馆选庶吉士对于内部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对于外界来说,却远不及会试和殿试那么热闹喧嚣了。 沈一贯和方从哲脸色都看不出端倪来,当叶向高表明了赞同冯铿试卷入选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