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乙字卷 第一百三十七节 余波袅袅 (第3/5页)
都心知肚明,对冯紫英的感激可以说都是铭记在心。 甚至范景文都一样清楚,自己这个解元很大程度还是得益于冯紫英带来这些变化,否则自己固然中式无忧,但这个解元鹿死谁手就犹未可知了。 中式了之后这一顿大部分同学都醉了,但还好,冯紫英表示一会儿还要归家见母亲之后请同学们谅解之后,所有同学都很知趣的敬了冯紫英一杯表示祝贺和感谢之外,便不再敬他。 这就是威信的体现,你给人家带来益处,这就是最大的威信,无论你在书院里如何威风装逼,如何风头正劲,对同学们来说,都不及给他们扎扎实实带来的好处更重要,更能让他们刻骨铭心。 中举真的是不比其他,想一想这一帮北直隶九府二州的贫寒学子中,据冯紫英所知,除了范景文家中情况还算不错外,其他十多位同学家境都称得上是贫寒了,大部分都应当是和自己同宿舍的方有度差不多,也就是家中可能有几亩薄田,勉强能支应一个读书人读书,再多,便真的没法了。 可以说这一个读书人就是一个家庭的唯一希望和支柱,这就是封建时代农村家庭中最大的目标,远胜于自家前世中那些个考中北大清华甚至哈佛耶鲁的吸引力,因为一旦中举就能改变整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命运。 北直隶九府二州七十二县十七州(散州)六卫,五十五万户,接近六百万人,三年一科就只取这一百五十五人,而且这一百五十五人中有一大半会被那些寄籍附籍的官宦子弟、卫镇子弟和国子监生们占走,真正落到北直隶本土子弟的不过就是六七十人。 也就是说,每三年这北直隶一百多个州县卫,连一个举人都摊不上。 你能想象现代社会像京师城周围的区县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