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353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3章 (第3/4页)

盆,知非林冲失火之故也,又敷衍出草料场谋败一系列文字,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自是大家手笔。”

    他想起自己书中类似的铺写,再回想着楚棠刚刚的一番解读,忽然觉得为文之妙,不仅在于宣泄心志,亦可留一脉文心,供后人评点解读。

    也算,为后世的阅读理解出一份力?

    曹雪芹愉悦地笑了起来。

    淄川。

    蒲松龄也有自己的看法:“楚姑娘将风雪与火并举,施耐庵独对一‘火’字大为推崇,我却以为文中风雪之妙远超于火,非但施氏处处渲染风雪,更有数首歌诗为赞,谨慎若此,不可不察也。”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他饶有兴味地念起百二十回本中“风雪山神庙”一回的起首诗句,只觉金圣叹才学高则高矣,但就腰斩水浒一事来说,还是过于武断了。

    诗虽粗陋,意寄其中,怎么能删了呢?还有那后几十回,明明深沉可味极了!

    后朝文人各有所思,而明以前的文人虽则无幸一览全篇,从全局把握,却亦能凭借敏锐眼光与卓越的艺术感知力,从面前的尺牍之文中见出种种妙绝来。

    晚唐。

    诗评家司空图最喜探索幽微,他本喜评诗,对后朝之话本杂说更多是持一种闲看赏玩的心态,再有的便是对话本能被后人奉为“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