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_第17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8章 (第3/3页)

便足以让他在心里味一圈,更何况是涉及国策。极度,这可不是什么好词。

    一旁的赵光义却是满不在乎:“皇兄过虑了,她一个小女子能有多大识见?皇兄礼贤文士,不杀士大夫更是百代未有之明,若无皇兄对科举文章一事上心,后代焉能出那苏轼、欧阳修、晏殊诸人?”

    他倒是机灵,将水镜里提到的宋人都拉出来说了一遍。

    “不错,”赵匡胤一听也是这个理,“武人权力太盛便易生乱,前唐五代殷鉴不远,不可不防。”

    他看向水镜,那里讲的是他大宋最负盛名的文士,后世崇文尚礼,一定会对大宋如此优容的士风青睐有加。

    这边的赵匡胤在自我催眠,有识见的帝王却是敏锐地皱起了眉。

    “重文轻武,文人能挡住匈奴的铁蹄?”

    刘彻有些不屑,他也爱文章,自己能写,手下也有司马相如这样的文士,但这不代表他不重视武将,相反,作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他太知道强盛的兵力意味着什么了。那宋朝抑武成风,一旦国境危,又拿什么抵挡?

    太极宫。

    李世民同样摇头:“文武争驰,朝堂方有生生之相,二者失衡,难免会滋生祸患。”

    他看得分明,文德鼎盛,也要武德支撑。

    咸阳。

    嬴政言简意赅:“愚不可及。”

    乱世鼎鼎的始皇,最知道武功对一个王朝意味着什么。他想起楚棠先前讲东晋时提到的只言片语,宋之仓皇南渡,可别与这抑武之风有关!

    【这种情感投射是贯穿周瑜整个形象描绘的,比如前面,因为在“豪杰”之中渗入“风流”,所以需要小乔这样的美人来红袖添香。大乔、小乔对策瑜二人来说,更多是战利品,这一点后人其实看得分明,比如说杜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