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章 (第3/3页)
反应过来,满腔怒火:“唐宋唐宋,宋夺了我李唐天下,就是这么糟蹋的?!” 【只是南北朝毕竟是礼乐崩坏的时代,桓温毫无疑问也想造反,最后被王谢家族联手摁下去了。桓玄,史书记载长得很帅,但因为父亲晚节不保,所以开始一直是被怀疑的对象,二十三岁才开始当官,最后在荆州站住脚,陶渊明就是在这里投奔他的。 当时,朝廷里最大的jianian臣是司马氏的亲族司马道子,桓玄跟司马道子有过节,陶渊明觉得桓玄能力大,肯定能搞定司马道子,拨乱反正。他决定在桓玄手下好好实现自己的抱负。 第二年,江南出了件大事,就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孙恩起兵了。桓玄想去讨伐孙恩,派陶渊明出使建康,向朝廷请旨。但是朝廷百般阻挠,里面就有司马道子的掺和。陶渊明看到司马道子父子挟制皇室、专横残暴,当下那一颗热心就凉了半截。】 “哼,朝廷危急,司马道子父子还把持朝政,弃国家大事于不顾,实在该杀!” 刘彻寒声低斥,从讲到司马氏篡魏开始,他的脸色就没好过。 【后来孙恩进攻京口,逼近建康,桓玄就不管了,直接起兵勤王,孙恩败走,桓玄势力进一步扩大,控制了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已然成为东晋王朝最大的威胁。 陶渊明一看这不行,你要拨乱反正我可以跟着你,但你要造反,我就不能跟着你了,于是找了个借口,辞官回家了。这一次出仕,陶渊明又一次看清了官场人心的黑暗。 当然了,从我们的视角看,这垃圾司马家反了就反了,反正一家子神经病,得国不正就算了,还没有统一王朝的气度,开局即巅峰,一路走下坡,最后闹出五胡乱华的烂事,这种家族凭什么染指帝位啊,有他们真是中华民族的福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