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皇孙_第322章 税制(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税制(一) (第1/4页)

    第322章

    奉天殿朱元璋的书房。

    朱元璋坐在上首。

    下首位坐着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诏他们来议一些封太孙的琐事。

    其实也没什么好议的,马上就要封太孙了,该走的流程早都走完了,大明各地的官员陆陆续续的也都已经到京了。

    诏他们来也就是最后再滤一遍,集众人之广益,免得到时候出了什么纰漏。

    除了这几个公爵,户部尚书栗恕、吏部尚书余熂(xi四声)、礼部尚书任昂。侍讲学士李翀、谏议大夫唐铎、督查院右都御史凌汉也坐在下首。

    这乌央乌央的一群人中,最高兴的非徐达莫属,而最难过的,应该是户部尚书余恕。

    朱元璋要画面儿,银子像是流水一样往外撒,他很难办。

    他和吏部尚书余熂,都是今年年初新上任的官员。

    朱元璋用人便是如此,办这件事你就上,办完你就下,这种用人之道,有些刻薄,但却好用到了极致。

    栗恕,今年五十岁出头,他的为人就像是他的这个名字,笃信中庸之道。

    他是洪武七年应召入京的,最早是刑部给事中,但是众所周知,刑部的官,一个笃信中庸的人是玩不通的。

    偏偏这个人懂些理财,所以他升官了,刑部升户部右侍郎,不过他在户部干的不错,又从户部右侍郎升到了户部尚书。

    太孙是国家储君,意义非凡。

    册立太孙时,会有三十三道旨意同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