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_第241章 将赴北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章 将赴北方 (第3/4页)

防寒如果不做好的话,会使部队大量减员。

    至于元旦这个名称,则是刘浪对新年第一天的首创称呼,倒是没有什么人反对,也挺喜庆的不是?

    当然,如果独立团其他军官们像刘浪一样知道历史的话,恐怕就对刘浪提出的这个所谓的“野外拉练”就没有太大意见了。

    其实,从1932年5月15日日本国内一批少壮派军人发动政变,杀死了首相犬养毅,做成了斋藤实新内阁,确立了所谓“国防国家体制”为宗旨的政权方向后,日本关东军就决定把战争的方向指向热河省。中国的高层就已经知道,热河之战不可避免,只是早晚的问题。

    但光头校长依旧固执的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忙着调集重兵对红色部队进行围剿,只有坐镇北方时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的张少帅在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的支持下对长城防线进行了必要的布防。

    从1932年夏季开始,日寇就不断在山海关和辽宁与热河交界处制造事端,10月,发生了伪满警察非法进入山海关城与东北军士兵冲突的第一次“山海关事件”;12月8日,又发生了日军装甲列车炮击山海关的第二次“山海关事件”。

    战争的阴云持续笼罩,直到1933年的第一天。刘浪知道,曾经的时空中,就是在这一天深夜,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理由,向中方提出4项条件,被拒绝后,日军于2日晨开始攻城,长城之战至此拉开序幕。

    不过,只到2月17日,武藤信义才正式下达了进攻热河的作战命令,不到一月,到3月9日,日军抵达喜峰口,热河全面沦陷,长城大幕开启,中方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