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9 (第2/4页)
。那些富户见他被下了大牢,倒也只能巴巴地闭嘴不闹了。 曹奎胜早年死了老婆,唯剩一个独女养在身边,他被下了大牢之后,州上租赁的府宅便退回给屋主。曹碧涵无处可去,便回了乡下这间祖宅,与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姑奶奶作伴,素日靠养蚕为生。因为曹奎胜的清贫,她笃定父亲不曾贪污,小小年纪竟也胆大,凑够了盘缠就没少上提督织造府喊冤。喊冤也没用,那弯弯绕绕的官场岂是她能懂的,查出来证据确凿你便没处分说,因而对官府之人向来不给好脸色。 十二岁……差不多的年纪。琉璃瓦红墙根下终日遛狗晃荡的小麟子浮上脑海,一个宫廷奢靡浑浑噩噩不知人间酸苦,一个同样在十岁时却已是尝尽世事炎凉。 这苍生万象。 楚邹默默听着,冷睿的凤目只是凝着草叶上的水滴,一路上也不发表甚么。车轮子轱辘轱辘,不多会便到达衙门。 那场雨水下得丰厚,正好给了土地灌溉的良机,断断续续下过几天之后便转了晴。运河两岸堤坝严固,船只南来北往,哪儿看出来半分危患迹象?于是乎工部侍郎葛远便又把秦修明揶揄了几顿。 冯琛与老宁王府楚云旭前二年才把支道竣工,一应物项开支皆有案卷在册,他这般一说,不是分明质疑他二个偷工减料么?秦修明掬几掊土在手上再捻一捻,也就不敢再说甚么“高瞻远瞩”、杞人忧天的话来,得罪人不是? 朝堂之上大臣皆有分门别派,嘴上启奏的未必就是心里所想的,提出问题的也未必就是真的忧心国事,一切皆离不开一个“利”字。楚邹也不知那秦修明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却并不出言讨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