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 雁门关 (第2/5页)
京城之中,皇宫之内的养心阁内确实温暖如春。 “干的好,干的好” 崇祯看着面前桌上的两道密折,脸上大喜,忍不住起身抚掌。 这两封密折几乎同时抵达,一封有东厂的常宇递交,一封来自于锦衣卫的吴孟明。 常宇的密折写的非常简单:借代王银二十万,粮十万石,奏请圣上立遣人押银偿还,有信再借不难,粮可暂徐图之。 姜瓖图谋行刺,已受刑,家产充公,拟运至太原救急!奏请免王继谟,重用卫景瑗! 而吴孟明写的便详细了,从深夜遇刺,常宇设计如何擒姜瓖,如何当街让其认罪处决……事事巨细! 这两份密折,从大同八百里加急,午后发,深夜由秘密通道直送到崇祯案头,速度惊人却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沿途有驿站,每隔一段距离便换人换马随时保持最巅峰的状态,重赏之下从大同到京城不到七百多里仅用十余小时便抵达。 “他当真把姜瓖这个祸害给杀了,杀的好,杀的好呀”崇祯难掩激动,嘴中不停的嘀咕着。 太子曾与他说过姜瓖投降闯贼,开了西大门,使得贼军一路观光进京,崇祯恨之入骨,今听闻姜瓖身死怎能不喜。 更何况,此事他未发一言,未下一旨,便是造成严重后果自己也可全身而退,自有常宇来背锅。 一想到常宇,崇祯又是激动不已,天幸突然冒出一个如此能干又懂他心意堪称魏忠贤式的背锅侠,实乃大明之福自己之幸啊。 先前已经提过崇祯对杀了魏忠贤早已后悔不已,还曾偷偷下旨厚葬,因为他终于明白有一个提刀替自己杀人,拿着算盘替自己捞钱的,关键时刻替一个背锅的奴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于是当他听闻常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