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1章 豆腐、鸡胗和芋泥,太卷了 (第2/4页)
幕上出现了豆腐的特写,全场观众哗然一片。 很多苏省人即使听说过文思豆腐的名字,但实际看过的人却很少。 今天现场的观众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美食作家柳荫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描写过文思豆腐,对文思豆腐也有一定的研究。 “文思豆腐”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 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鲜美。 此时,沪市一家酒店里,笔记本电脑前的吕小燕,正在收看《星厨光临》的网络直播。 当机位切换到文思豆腐的画面时,吕小燕点了点头对老伴说:“虽然玉楼东有淮扬菜的传承,但这个左老板选择了淮扬菜中的文思豆腐作为表演菜品还是让我比较意外的,不过百多年的传承了,他竟然没把这部分传承丢掉,难得难得!” 老婆婆笑着对吕小燕道:“怎么,害怕小五输了?三套鸭,我记得利群这道菜可是练了半年,才熟练掌握生出骨的吧?” 吕小燕笑了笑:“随他们吧,赢了挺好,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