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4章 郑板桥家书 黄海松心 (第3/4页)
周瑞拿出手机,让红后帮自己搜索了一下郑板桥的书法。 这一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郑板桥的才能不仅在绘画方面,还包括书法等方面。 郑板桥人称为——三绝先生,也就是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 郑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 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 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 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