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75 中书撬人 (第5/6页)
揭发其恶行的民户怀恨在心,纵火报复,小长干中数百棚户难民被烧死。若非抢救及时,几乎酿成大祸。 个例不能代表主体,但时下律法之外确是没有什么过硬的道德标准予人约束。沈哲子近来多与杜赫谈论于此相关,杜家经律相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代表时下人对于法制的认知水平。沈哲子对此却并无太深刻研究,许多源于后世的法律观点往往不合时宜,因而与杜赫谈论起来,每每都能有所启发。 时下的家学相传未必就是完全没有意义,对于知识的传承和保留都有很深刻的意义。但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诸多知识束于门户之中,少了碰撞交流,也少了普世传播的机会,显然是消极意义大过了积极意义。 沈家虽然也在逐步构建家学,但底蕴仍浅。像是少年营诸多子弟,所学多为庶务技巧之类。沈哲子本身的知识储备,亦不足以自下而上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以进行普世传播,这又要涉及到意识形态的斗争,凭他目下的声望和影响力尚不足完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沈哲子就完全束手无策,一方面派人在整个江东范围高价搜罗古籍,增加藏书只是其次,他是希望未来能够在自家主持下完成几项举世瞩目的修书伟业,以逐步确立自家的学术地位。 另一方面仍在改进印刷术,时下他家印刷品已经渐渐扩充到书籍领域,只是仍然局限在一些道经亦或农书上,而且也没有什么盈利,往往都是搭头赠送乡人。但只要继续努力下去,终究会营造出一个印书加速传播的氛围。 因为思路的变化,沈哲子并不打算再在此刻将郭诵安排进宿卫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