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198节 (第3/6页)


    王浩敲了一下办公室的门,立刻被热情的迎进来。

    肖新宇介绍说道,“王教授,这次让你来,是因为我们在超导实验中,可能发现了你说的‘湮灭力’。”

    “……什么实验?”王浩的语气都带上一点不相信,因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果是在粒子对撞等微观实验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湮灭力存在的痕迹,倒是有一定可能的。

    但是,超导实验?

    超导实验可不是微观物理实验,又怎么可能在实验中发现微观的力?

    肖新宇解释起来。

    他们刚刚完成了‘交流重力’实验。

    ‘交流重力’理论是三十年前李宁博士提出的。

    李宁是阿迈瑞肯阿拉巴马大学空间等离子体与高层大气物理学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他认为处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离子,在被困在具有变磁场的高温超导体盘中时,就可以实现反重力效应,它的晶格结构可以储存大量的能量,理论上说这将产生一个类似重力的场,它可以增加或减少重力的影响。

    李宁把其称作是‘交流重力’。

    实验在圆盘上方产生了类似光束的效应,在一定距离内影响了物质。

    这支持了交流重力的理论。

    当李宁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后,根本就不受重视,因为反重力实在是太超前了,交流重力的理论听起来,甚至可以说有些科幻。

    但是,在20年前,荷兰团队在磁场中进行反重力实验的过程中,很意外的发现圆盘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影响降低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