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36节 (第2/5页)
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解决,同时,也被认为是只在‘千禧年数学难题之下’的难题。 只要能解决其中一个难题,就会被认为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之一。 如果是用两种方法…… 不敢想象啊! 虽然第二种方法确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却足以证明解决难题的学者,是多么惊才绝艳的超级数学天才。 莱布尼茨稳住了思绪,就继续看了起来,随后他忽然感到了紧迫感,意识到王浩为什么问他,是否能‘插队’发表了。 插队,不是问题,关键是时间不够啊! 一审、二审,再加上修改稿件格式,排版印刷发布…… 等等。 针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来说,十五天时间真的够用吗? 万一真像是王浩所说,也投稿给了《数学新进展》,再等三个月时间发表,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明,再发表出来也没意义了。 十五天,必须够! 不够也要够! 另一边,普利策正带着复杂的心情审稿,他并没有感到时间的紧迫,因为相关的工作已经轻车驾熟。 他所谓的审稿就是整体扫上一眼。 然后,一审结束。 普利策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的水平很难看懂全部内容,即便是能够完全看懂,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也许十五天时间都不够。 另外,王浩这种顶级的数学家,撰写出来的完善证明,即便是里面有错误,也不是他能找出来的。 所以一审根本没有意义。 正常的论文都有三次审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