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凉鄙夫_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 (第1/4页)

    华雄让兵卒们摆出了圆阵。

    这是防御战时,一种环形战斗阵形,金鼓旗帜部署在中央,是古代“十阵”之一。

    不同的是,圆阵通常是在野战中使用,而并非在营寨中。不过呢,华雄的营寨就那几重鹿角和一圈尖木头的简陋防御,当成野战也不为过。

    八具武钢车,被交错陈列在前,每具之间的缝隙,可挤进去约摸五人并肩。

    里面的兵卒,由大橹兵在前蹲在地上,用肩膀抵住了盾橹。长戟长矛兵次之,将戟或矛架在了盾牌上,戟与矛身有一半冒出来,尖锐锋芒正得意招摇着阳光的冷芒。

    和武钢车外侧绑着的长矛,连成一片后,便成了攻守皆备的壁垒。

    近看,长戟长矛茂密如林,像一只受惊的竖着刺的刺猬;远望,如同汪洋中的一座小岛,准备着迎接惊涛骇浪的拍打。

    而真正的杀伤力,是武钢车内侧大盾后面的弩兵。

    他们依托大盾的防御,利用盾牌中镂空的空隙,观察战场和倾泻弩箭。

    就是有两点不尽人意。

    第一点,弩兵手中的都是普通弩。

    就是那种一石或两石,靠手臂就能拉开的臂张弩。而三石以上,需要用脚或腰部帮助上弦的蹶张弩和腰引弩,一张都没有。

    射程和杀伤力大为减弱。

    这也没办法的事,华雄这部兵马是以骑兵为主。骑兵在马背上作战,不可能手脚并用去上弦。

    另外一点,则是华雄这支兵马的来源,太杂乱了。

    那七百羌骑,是华雄临阵招募而来的,手中拿着射程很近的骑弓、长矛和披着皮甲。而尹奉带来的两百人,他们身上连皮甲都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