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时空逆流_第壹六四章 首次逐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壹六四章 首次逐日 (第4/8页)

皇民化打击台湾反日情绪;比他稍早,在一月份来到台湾第十任台湾军司令官阿部信行,则打算整顿守备队非正式编制的台湾军,将之改为正式编制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东京大本营甚至在1933年3月从近卫旅团调来大塚坚之助担任台湾军第七任参谋长,给予他的密令就是在南西诸岛(琉球以南各岛屿)祕密发展新的航空战队和研究新的城市攻防战。

    在阿部信行的努力下,在一年的时间内,新编成的台湾守备混成旅团兵力就超过原有的二万人,达到三万六千多人,增加了80%的兵力,虽名为「台湾」,但实际兵员均来自日本东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广岛、熊本等地的日籍军人。对于日本来说,这种着重于「静态守备」的特殊军队编成,不仅是日本首例,也有实验的性质。大塚坚之助来了之后,又开始另一种新的试验,让台湾守备混成旅的战法多了一种选择,事后证明还蛮有用的。

    虽说侧重防守,台湾守备混成旅团一点都不含糊,不仅步、骑、砲、工兵都有,三个旅团分别驻扎在台北、台中、台南,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和各一个骑兵、山砲和工兵中队,另外在屏东还驻扎一个新编成的飞行第八联队。基隆和马公则各有一个配属港口岸防的要塞重砲大队。

    马公更被指定为要部港,原本驻扎在上海的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在2月16号中日于渤海湾的衝突,第二遣外舰队莫名其妙的覆灭后,就想撤离上海;以免这支曾参与一二八事变的老旧巡洋舰队遭到同样下场。于是在中日南京议和之后,在得到体面的台阶之后,立刻名正言顺的改以马公、高雄港为驻地,扬帆离开上海。

    其实二咪并没有小看新编成的台湾混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