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第11/26页)
根。 每年秋收完,就要耕一回地,把这些东西翻进去,经过一个冬天的发酵,就变成了来年的天然肥料。 第二年春天,下种的时候,田里的草也长出来了,这时候要耕第二遍地,有勤快的或养了牛的再多加一边。 这个时候被翻进去的草,也变成了肥料。 耕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地里的虫卵翻出来晒死,来年不至于发展成虫害。 其次,日常时候也要经常下地除草干活,因为草长得比农作物快。 还要经常查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假如虫子太厉害,就要上手捉虫子。 等等。 就是这么麻烦,一年一亩地的麦子产量也不过三四百斤,玉米还好点,也就是四五百左右。 大豆,芝麻等,甚至过不了百斤。 总之,在这种机械化未普及的年代,种地真是一个辛苦活。 陈舟大学时候听同学说过,就算是现代社会,已经普及了机械化,种地也并不轻松,虽然产量上去了,但请人收割,买化肥,用水浇地,也需要用钱。 一年忙到头,也赚不了几千块。 “果然,还是做点别的吧。” 陈舟觉得自己真不是做农民伯伯的料子。 除完一亩多地的杂草,擦擦额头上的汗,看看天边的黄昏景色,再看看脚下有些干裂的土地。 这里种地并没有浇水这一项,因为河水离的很远,也没有水渠这种东西,地里的水分来源全靠下雨和前一年冬天的雪水。 秋收完耕地之后进入冬天,下雪会把土地盖住,雪水会进入土地中给土壤提供水分,这便是明年农作物的主要水分来源。 所以说种地靠天吃饭,是非常确切的说法。 加入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