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_第1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祭天大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祭天大典 (第3/4页)

人,不去吊丧,不听音乐等等。

    为此,王承恩被钦天监和礼部拉过去培训了一天,回来后就变得神神叨叨了起来。

    规矩只有两条,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他也只能每天呆在东暖阁内,看折子、睡觉。

    到了祭天的当天,卯时一刻,斋宫中太和钟响起。

    仪仗就从乾清宫出发,孙传庭一身明晃的盔甲跟在身后,左手按刀,龙行虎步。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一路上都是二十一卫的军士,各个精气神十足,比一个多月前不可同日而语。

    到了天坛的时候,在京的四品官都已经等候了,太和钟声停止,鼓乐声起,祭天大典正式开始。

    PS: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

    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戎,就是军事,这是一个国家和平与昌盛的强有力的保障。

    崇祯已经在整顿兵政、开武科、用名将、设火器研究院了,强军指日可待,那么剩下的就是对权利的巩固了。

    有时候,权利和强兵并不一定能完全巩固权利,那么祭祀就诞生了。

    祀,就是祭祀,和神灵交往的大节,代表着权力的来源和统治的正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谁有资格伺候神明?也就代表着谁有资格代表神明统治人间。

    统治者通过垄断祭祀,收回普通人与神明交流的权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于是一套极其繁琐、盛大的仪式诞生了,

    第一项迎帝神……第二项奠玉帛……第九项望燎。

    足足用了近一个时辰,祭天仪式才完成。

    仪仗回到东暖阁后,崇祯一屁股坐在了软塌之上,王承恩倒了杯茶递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