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_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 未雨绸缪,大举冶铁 (第3/4页)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愣住了。

    大明两京十三省共有二十一个都司,大明也存在两百多年了,可从未有过禁军都指挥司。

    布政司、按察司、都司为地方的三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都司是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负责各辖区内的卫所。

    都司听命于武军都督府,五局都督府又听命于兵部,复杂的一逼。

    崇祯懒得再多说,禁军是皇帝的亲军,皇帝想咋搞就咋搞,现在只是告诉他们一声,免得以后误会。

    “诸位爱卿,过完年就是崇祯元年,朕想在二月二龙抬头开武科,可有异议?”

    此言一出,群臣再次愣住了,武科多么陌生而又熟悉的词。

    武科太祖时就有,但一直到成化年间太监王直的建议才定下了制度,设定武乡、会试两级比试。

    但大明从太祖时定下的规矩,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武科举就成了一个过场,朝臣也都是应付一下,武举出人不多。

    所以,他们乍一听皇帝要开武科才有些出神。

    群臣沉默了一会儿后,吏部尚书周应秋出班:“陛下,按照武科三年一开,明年刚好是开武科的时间,开武科臣是赞同的,但是不是缓上几年?

    臣反对理由有三,第一,大量武举候缺待职,往往旧科还未推尽,新科已开始淹滞,万历八年到天启五年,共开武科16次,

    臣这段时间清查了吏部过往,武举候缺待职者已经高达五百余人,仅万历八年执籍待推者就达一百八十余人,

    其二、按要求武科之人必须要在北京待命,以候补的那点俸禄,在北京城的负担很严重,根本就无法正常生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