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明_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波 (第5/5页)

,前帆和主桅杆上面的主帆一样大,而且后桅杆上采用了三角帆。

    应该指出的是,三角帆的概念是朱翊钧提出来的,经过验证在大明新型舰船上被广泛采用。实际上,后世的非专业人士对欧洲时代的大帆船大多来自《加勒比海盗》:远远探出船艏的斜桅和吃满风三角帆。除此之外,朱翊钧知道的和俞大猷一样多。

    但皇帝毕竟有他的看家手段——皇家格物院。格物院成立后,对于帆船理论研究也被提上了日程。他们研究的成果有三个:一是在船帆上增加了“帆骨”,使得此际大明舰船兼有硬帆和软帆的优点。另外一个成果是在桅杆上增加了多个桁架,把大船帆切成小块,这样在逆风的时候,经过复杂的cao控,帆船仍旧可以保持一定的速度。

    最重要的是,经过刻苦钻研,大明格物院终于将船舵放在了前甲板——变成了轮舵,并在罗马教廷带来的盖伦帆船制造技术中,找到了克服了大明福船船舵巨大这一缺点的制造工艺。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伏波号终于定型,并将在大沽、临清、龙江等十个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而第一艘试验舰和训练舰,将作为大明海军到日本宣旨的旗舰。

    凌云翼——枢密副使兼海军都督,将率领大明粗具规模的第一个舰队,到日本传达皇帝对日本国王谵称天皇的愤怒。而在此之前,他要把俞大猷在武学中说研究的“风帆战列舰作战方法”全数掌握。摩碣的万历新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