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204.第204章 于大山的私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4.第204章 于大山的私心 (第2/8页)

续数年向那块地区投入人力以满足不断扩大的生产规模,而从处于战乱状态的越南收罗移民显然要比大明容易得多。就算单纯以距离而言,莺歌海到越南东岸只有一百三四十海里,比到北边的琼州府城还近了一大截,从时间效率上来说也更划算一些。

    至于国别、种族,这些问题在如今的执委会看来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首先越南移民中本来就有绝大部分人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与两广地区相近甚至一样,在文化传统上的隔阂并不大,对其进行思想改造也会比较容易。其次经过了内部数次的华夷之辨,执委会基本已经统一了认识,对于愿意归入治下的民众,不必在意其本身的国别种族,只要愿意遵从海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遵守执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拥护执委会的执政政策,那就一律视为归化民而不用再进行特别区分对待。

    当运力和劳力都不再成为问题的时候,有待解决的问题似乎就只剩下了一个。

    颜楚杰见陶东来的眼神朝自己望过来,便主动开口道:“如果从军事防御的角度来说,两个地方都是有利有弊。先说铁炉港,这地方进入港湾的航道狭长曲折,且航道的南面全部是山地,非常便于居高防御,只要建立少量的防御工事,可以说外来的船队很难从海上攻破铁炉港。但适合进行盐田开发的滩涂区全部在港湾北面,地势平坦不易防守,如果有敌人从海滩直接登陆,将很难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另外铁炉港离明军驻扎的陵水非常近,只有十多海里,一旦出事我们甚至都来不及出动海上力量进行支援。”

    “再说说莺歌海,这地方的港湾同样也是藏在狭窄的航道后面,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但这里临海的地区都是一马平川,以我们现有的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