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_239.第239章 胜利港造船厂(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9.第239章 胜利港造船厂(四) (第5/8页)

艘试验船的一倍有余,也只配了八门红夷炮和一些小口径佛郎机炮而已,以平均吨位来计算火力强度就远远不及这艘尚在船台上的试验船了。

    而这样的火力配备也并非已经到了这艘船的上限,按照海运部的设计,在必要的情况下,顶层甲板同样也可以再布置10-12门火炮,只是那样做的话会大大影响船只的重心,降低这艘船在海上的适航能力,这样的状况下并不适合进行远洋作战。还有另外一种增强火力的方式,就是加大船用火炮的口径,不过这还需要机加单位的进一步努力,升级完善船用火炮的制退系统才行。

    目前军工部门虽然已经试制出了军警部所要求的火炮机械制退系统,但受制于生产能力,还并没有采用液压式的制退装置,而是多联装的弹簧制退装置。这种制退装置虽然不如液压制退的效果好,但胜在工艺简单,制作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要低得多,唯一比较明显的缺点就是使用寿命较短,甚至可能还没火炮本身的寿命长。但执委会考虑到这种装置更便于制造,最终还是确定了这种装置作为今后几年内的船用火炮标准配置。如果军工部门能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对其进行完善,那么将来将同吨位船上的火炮升级为12磅和24磅也并非空想。

    李奈虽然不清楚海汉人会在这艘船上安装多大的火炮,但很显然海汉人对于目前的海上状况并不是太放心。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明朝海商虽然也有所谓的武装商船,但往往不过是几门小口径的佛郎机炮或是拿铁钉瓷片做炮弹的自制土炮罢了,威力跟海汉人制造的火炮根本是两码事。李奈曾经见识过海汉火炮射击的威力,心中不禁暗自猜测,照这样的火力配备,海汉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