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3.第263章 价格补贴 (第4/8页)
就会再次回到执委会手中。但尽管如此,归化民们也非常感激海汉首长们的“善举”——这种无缘无故给老百姓挨家挨户发钱的举动,可是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的事情。 于大山嘴里哼着《苏维埃进行曲》,走进了位于港口商贸区的“胜利百货店”。这家店是民政部下属的经营单位,专门面向归化民出售各种生活物资和商品。由于价廉物美,这里在开业后迅速成为了整个商贸区最有人气的一间商铺。 于大山刚跨进店门,便已经有伙计出声招呼他:“于管事来了!快里面请!” “你去忙你的,我来招呼!”一个身材干瘦的中年男人挥挥手示意伙计退下。 “王裁缝,还没来得及恭喜你高升啊!”于大山朝对方拱了拱手道。 “于管事,我现在可不是裁缝了啊!”对方显然不太满意于大山的态度,带着三分傲然指了指胸口上缝制的标牌——两寸宽,半分高的白布标牌上用黑色丝线缝出了“店面经理”四个字。 “好好好,王店面,是我失言,是我失言了!”于大山笑呵呵地向对方表示了歉意。 “王店面像话吗?请叫我王经理!”王财气鼓鼓地表示了不满。 这个被于大山称为“王裁缝”的人名叫王财,原本是崖州的一个小裁缝,后来因为破产成了流民,被牙行收罗来了胜利港落户。最初的几个月一直都是从事老本行当裁缝,当初于大山在于小宝去广州前给他订做的衣服,就是王财给做的。后来造船厂试制船帆的时候,所有的本地裁缝都被临时征调过去,而王财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为船帆的制造工艺出了不少主意,于是立功受奖,被破格提拔起来。 在那之后王财倒也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一些事情,例如施耐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