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5.第195章 初上广州 (第3/5页)
丹亭》里对于外国商人的描写,便是源于他在十六世纪末的澳门游历之旅。 不过此时的澳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贸易港,与后世繁华的销金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根本还称不上城市。码头边除了一排石头砌成的仓库还像点样之外,便是一间间低矮的木屋小酒馆,往来的船员水手们基本上就在这种地方打发时间。眼尖的施耐德还看到远处的房顶上竖着一个十字架,那里应该是一处小小的教堂。 岸边的码头甚至还没有胜利港目前的港口设施完善,似乎根本就没有管事的人对这些船只的货物装卸区域进行协调,杂乱的货物到处堆放,不时有被堵住去路的船员们发出怒骂的声音。不过停靠的船只倒是比胜利港多了不少,其中甚至还有一艘三桅的西班牙大帆船,高耸的船首和船尾以及长长的桅杆,让它在港口的一片船只中显得格外突出。 “这艘盖伦船排水量该有三百吨以上了吧?”何夕对于这艘充满异国风情的船只很是感兴趣,喃喃地说道。 “恐怕不止,我估计在四百到五百吨之间。”施耐德猜测道:“这船大概是从马尼拉过来的。” “此船船身高大,炮火强劲,在海上甚是厉害,听说这种船即便是遭受海盗围攻,也可轻松脱身。”李奈听他们在谈论这艘船,便也参加进来。 施耐德摇摇头道:“这艘船是老式‘卡拉克’型帆船,艏楼跟艉楼太高会招风,这样肯定会影响船只的重心,而且逆风的时候也不利于船只的cao作。英国人已经改进了这种船,降低了两头的高度,适航性更好,欧洲现在已经普遍采用了新船型。这种老船型大概也只有远东地区的马尼拉和澳门才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