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章 余波、军士武艺等级 (第3/5页)
深蒂固的小农思想及精耕细作的农作方式。还有内地州县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五寨堡地经验,很难在大明各地复制。加上以后长达数十年的灾荒,再加上商业畸形的兴盛,土地兼并的越发严重,贫富悬殊的日渐扩大,这样一来,大明北方严重粮食不足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特别是非常危险的流民问题,更是找不到解决地方法。大明中期时,就有数百万流民涌入荆襄一带,并发生了多次百万人地流民暴乱,到了成化二十二年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直隶的饥民南流,更是日有万口,到了万历时,更是危险。 眼下,靠近五寨堡地一些州县,流民们也找到了一个新的逃荒地点,那就是五寨堡。进入秋收以来,各地前来五寨堡逃荒的人流源源不断。五寨堡四周算是人少地少,大量土地的开垦,大量的的工厂建设,都需要大批的人口。所以此时,黄来福对于流民们来五寨堡还是欢迎的。特别是在黄来福的计划中,以后他将大力开发晋北等地,开发河套地区,更是需要大批的人口。 对于五寨堡大力吸收流民,在当地着籍,编为军户,朝庭也是抱着鼓励的态度。反正这些流民,逃亡出原籍后,朝中不但收不上税了,还成了大明各地安全的隐患,能在各地稳定着籍,也算是减少了祸害。 不过让各地诧异的是,各地流民逃荒后,总是力争在落脚地成为民户,只有五寨堡的流民们却是争先恐后的成为军户,眼下五寨堡户籍中的现有军户己经达到了几千户。 在年底时山西都司府的都指挥使刘甫玉大人收到今年五寨堡的军户户籍统计后,将情况报上去后,联想到别处军户们逃亡现象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