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4章 兖州煤业 (第5/6页)
我在松江便听山东过去的说书人讲,鲁地藩王们和衍圣公们(指孔子家族嫡长子孙的封号),挖个池塘养锦鲤,都当作大事,生怕惊了龙脉文脉的。” 吴邦德听了,浅澹一笑:“什么鲁王府、孔府的,排场有万岁爷大么,西山大小煤窑,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也未听皇帝说搅了龙脉。” 郑海珠也笑。 她颇为欣赏吴邦德的一点就是,此人对所谓权威、习俗与套路,常有种不买帐的本能反应。 某种程度上,张燕客与他有点像,但张燕客不像吴邦德那样年轻轻的就看过江湖险恶、军中寒凉,所以若非到了亡国的最后关头,安然于锦衣玉食的张燕客,是不会有吴邦德那样的闯荡历险之志的。 郑海珠很快收了笑,对吴邦德道:“芝龙与我说过,濠境弗朗基人的火炮厂,常为燃料头疼,因熔炉需要煤,而广府的煤,须从江西运入,比他们从倭国购买铸炮用的铜料还麻烦。现下我们在松江要开火器厂,想要大量买煤的话,兖州拉到济宁钞关、顺运河而下,是最方便的。” 吴邦德了然。 郑海珠他们要造炮,吴邦德和义父戚金都明白,乃未雨绸缪之举,颇为认可。 吴邦德只没想到,郑姑娘已盘画到如此细致的地步,就像当年祖父带兵打仗,大营扎在何处,粮草辎重存于何地,夜不收遣往何方,都须深作思谋。 郑海珠这种带着军旅气质的风格,让吴邦德觉得十分亲切。 “去兖州看了再说,”吴邦德在语气里添了些鼓劲之意,“朝廷缺钱,宗藩的花销也成了屡被诟病之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