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195章 穿越神器(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5章 穿越神器(上) (第3/6页)

的则是冬小麦。

    东北也有水田,带着秧马的那几家,甚至还晓得江南不少土地可以稻麦复种。

    准备开垦崇明时,郑海珠已估摸着辽民们精通田土堆肥等活计,但对围海煮盐和种棉花很陌生。

    她于是早早从颜思齐留在浙江岱山岛的根据地里,请来盐工,住在松江。

    这些时日,几位盐工来到崇明岛,向辽民们示范,如何开挖底部宽深光滑的圩田并筑起堤坝。等涨潮时打开堤坝,引进海水,退潮后再关上闸门,让圩坑里的海水渐渐被太阳晒干,析出粗砺的海盐。再铲起这些海盐,溶于清水里,烧火烹煮,利用海盐中不同成份溶解度也不同的特点,不断过滤,最终得到细盐。

    而已经错过去岁秋季播种冬小麦的旱田里,松江韩家的棉田来的老农,也在教授辽民如何播种棉籽。

    明末的崇明岛,与苏松一带差不多,由于丝布纺织业的繁荣,种植棉花和桑树的土地,远多于种植粮食的。宋元时还是「苏湖熟,天下足」的讲法,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已经改成了「湖广熟,天下足」,因为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吃的粮食也多从外地运进来。

    但郑海珠对于自己这个起步阶段的小庄园的规划,还是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并重。

    此刻,她带着吴邦德和许一龙,在庄园各处走动,既察看农忙情形,也要观测,一百多辽民和三四十崇明老兵的后代,哪些适合发展为第一批营兵,哪些适合成为吴邦德训练的特勤人员。

    三人刚拐到一处圩田,就听到唐阿婆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

    「王泰,你娘子辛辛苦苦给你送饭,你还出口伤人,你还有没有良心?快向你娘子赔不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