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华_168章 往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8章 往事 (第3/5页)

。”

    竹香正要福礼道谢,却听老僧缓缓道:“不要拿了。松江开关在即,东瀛只怕许多货品要回流江南。若那些武士落魄了,将金梳又卖回大明,出现在松江……”

    中年参将当即意识到自己有欠考量,忙道:“阁老教诲得是。”

    竹香于是躬身离去。

    “江左遗臣”郑洽的这两位后人,又面向舍利塔,如前面几代郑家子侄那样,祭告建文帝在天之灵后,才回到佛寺的禅堂。

    ……

    那老僧,是郑洽的六世嫡长孙,郑朗。中年人,则是郑朗的堂侄郑益,如今公开的身份,是俞咨皋麾下水师参将。

    两百年前,燕王朱棣“叔叔造侄儿的反”,攻下南京城之际,建文帝朱允炆扮成僧侣,带着长子朱文奎南逃,郑洽等大臣随行。留在南京的翰林学士方孝孺,则因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害于南京城外。

    民间都传,当时方孝孺被朱棣下令“诛十族”,比“九族”还多“门生”一族。

    但实际上,方家许多成员,得到敬重方孝孺风骨的各方义士护佑,获救者甚多,隐姓埋名活了下来。刘时敏、王月生等,皆是方家后人。

    缪瑞云的父亲,乃郑洽的五世孙女婿,母亲是朱文奎的六世公主。

    建文帝逃至福建宁德后,下令一部分文臣武将辅左七岁的太子朱文奎驾船出海,为自己这一支保存血脉,自己则与郑洽留在闽地躲藏。

    那年被燕王血洗的政权,仿佛烈火也无法除根的草坡。

    当篡位者开始品尝皇权的甘美时,草籽们以各种方式飞往天涯海角,顽强地存活于大明帝国疆土内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