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科技大发展 (第3/4页)
自然不是好大喜功之辈,对于没办法做到的事请,他们不可能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能够做到。这完全是个人品德问题,这些大科学家能够到达如此境地,自然有一番自己的道德标准。 于易峰皱着眉头,感觉非常犹豫,是要冒风险呢,还是再等几年呢? “我认为还是等几年比较好。”那位年纪较大的天文学家开口道:“按照目前的星空图,我们的前进路线上并没有其他的恒星,距离21.3光年处的187J3X1号恒星已经是最近的一颗,也是我们比较好的选择。” “就算我们用核弹爆炸来改变运动方向,只能改变一丁点……”一位物理学家说道:“在这种速度下,我们能改变的幅度很小很小,基本不可能让飞船正对着飞向187J3X1号恒星……” 实际上和物理学家探讨了之后,他们普遍认为改变方向会造成诺亚号大量动能的损失,而人类目前的资源短缺状况,需要较强的相对论效应来进行赶路。 眼见如此,于易峰也只能沉下心来。 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太过急躁了些,他真的想快点早一颗行星,摆脱目前这种资源窘迫的困境。 但就算有了精确的星空图,人类也没法隔了几十光年就调整方向。毕竟这可不是用手掰一下水龙头就行,而是得用大当量的核弹轰炸,必须慎之又慎……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是沉下心思,不再过问这个天文学的问题。他只是一门心思抓着社会制度改革以及其他科技方面的进程。 不得不说,人们的科研方向实在太多,诺亚号上的三万名科学家都有些不够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