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软件与硬件 (第4/5页)
地说,强壁垒涉及的,是逻辑疆界,是悖论,是神秘,是自我意识,是脑域指令集的问题。 “弱壁垒”就简单多了,只是一个生物学难题。 智慧的基础是大脑,但一个大脑,仅仅相当于硬件,并完全不等同于智慧。 人在死的那一刹那,那0.000000001秒的时间,理论上,大脑的物理性质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变化,但是人为什么就这么死了呢?人的死亡,是瞬间的,还是连续的? 如果是瞬间的,很可能有某些“软性”的东西,譬如说自我意识之类的东西挂掉了,所以人死了。 强壁垒描述的,主要是这种“软件”。 “软件”在某一刻,因为硬件的差错挂掉了,宕机了,所以人死了。 而大脑本身的物理结构,作为“硬件”,生物学上是可以优化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并不像“自我意识”那样,是一个黑箱系统。 “使用软件来改造硬件,并没有什么悖论。” 人的大脑就是一台杂乱地拼装在一起的器件,低效、笨拙、兼之深奥难解,却还能工作。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大脑都是个设计拙劣,效率低下的团块,可又出人意料地运作良好。 从生物学角度,有部分团块,因为进化的不完善,确实是可以改进的,这就是人们目前使用的“大脑芯片”的由来。 但目前的大脑芯片,还远远不够,它能够提升计算量,却不能让人更加更加聪明。 “大脑很久以前对某个问题形成了特定的解决方法,人们经年累月一直使用它,或者加以改进用于其他用途,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智慧。用分子学家弗朗索亚雅各布的话说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